導讀:
一、我國利用外資取得積極成效
積極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的成功實踐。通過不斷提高開放水平,促進投資便利化,我國逐步成為全球跨國投資主要目的地之一。自1992年以來,我國吸引外資規模一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自2008年以來保持在全球前三位。
外資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進出口、工業產值、稅收、吸納就業分別約占全國的1/2、1/4、1/5、1/10。通過利用外資,我國引進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高素質人才和商業模式,增強了產業競爭力。同時,我國作為配套齊全的制造業基地和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也為廣大外資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
我國正在深入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營造更加開放、公平、便利的投資環境。今年6月,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我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中國美國商會調查顯示,2017年,69%的美國企業將擴大在華投資。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2017年,約1/3歐盟企業將我國作為前三大研發投資目的地,未來將增至41%。
二、我國利用外資呈現新趨勢
當前,我國利用外資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受世界經濟、產業布局調整影響,全球跨國投資復蘇緩慢。經濟全球化內在動力仍然較強,產業轉移持續推進。各國吸引外資力度普遍加大,國際引資競爭加劇。從國內看,我國利用外資呈現以下新特征:
一是利用外資結構深入調整。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總體呈現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從加工制造向研發、營銷環節延伸趨勢。服務業領域,外商投資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信息、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成為外資流入重點行業,旅游、健康、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外資流入逐步增多。
二是利用外資優勢加快轉換。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在生產要素成本有所上升的同時,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與此同時,我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產業配套更加齊全,人力資源越來越豐富,營商環境逐步優化。我國利用外資正從成本競爭優勢轉向綜合競爭優勢。
三是利用外資呈現全方位新格局。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實施,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正從向東開放轉為向東向西開放并舉。東部地區通過建設國際化高標準投資環境,繼續發揮著吸引外資領頭羊作用。中西部地區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從開放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吸引外資迎來重要機遇。
三、打造更加完善的外商投資環境
為適應利用外資新形勢,我國不斷推進完善外商投資環境。7月1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專題研究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問題,要求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要求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增強營商環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關于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新形勢下我國吸引外資的一系列措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利用外資主要政策導向如下:
(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本次目錄修訂,提高了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開放水平,外資限制性措施減少近三分之一,提出了全國范圍內實施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作為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基本依據。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原則上不得實行對外資準入的限制性措施,外商投資項目和企業設立實行備案管理。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7年版)》,自2017年7月10起實施,進一步擴大自貿試驗區開放試點。下一步,我國還將根據開放型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放寬外資準入,在更大范圍實施對外開放。
(二)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外資企業與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樣,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是在我國境內注冊的企業,都要享受同等待遇。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加快形成企業公平競爭的現代市場體系,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各地區各部門要確保政策法規執行的一致性,不得擅自增加對外資企業的限制。對外商投資企業同等適用產業支持政策、創新支持政策。按照統一標準、統一時限的原則,審核外商投資企業業務牌照和資質申請。推進標準制修訂全過程信息公開,給予內外資企業公平機會參與標準化工作。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的產品,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支持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上市、發債。實行內外資企業統一的注冊資本制度。
(三)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就業、經濟發展、技術創新貢獻大的項目予以支持。鼓勵外資企業再投資,對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于鼓勵類投資項目,符合規定條件的,實行遞延納稅政策,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實施《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2017年修訂)》,擴大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支持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對西部地區繼續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推進外資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改革,促進資金雙向流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深化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普遍備案、有限核準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95%以上的外商投資實行備案管理。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管理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推進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備案統一在線辦理,實現一口受理、限時辦結、進度可查詢,提高外商投資管理信息化水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特大城市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提高投資便利化程度,取得經驗后向全國復制推廣。完善與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方式相適應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